碳纖維布安裝規范流程,碳纖維布安裝規范流程
維布安裝規范流程包括:施工準備階段,卸除需粘貼部位荷載并制定計劃;基材處理時,打磨基材 0.3 - 0.5mm 至新面,處理突起、凹槽、鋼筋外露及裂縫等,裂縫寬超 0.2mm 需灌縫,有接角處打磨成圓角且半徑不小于 20mm;涂抹膠液要均勻全面,確保膠層厚度一致;粘貼碳纖維布需按線平整粘貼,輕柔按壓避免褶皺氣泡;
碳纖維布安裝規范流程
碳纖維布的安裝是一個技術要求較高的過程,需要嚴格按照規范流程進行,以確保加固效果和施工安全。以下是根據提供的搜索結果整理的碳纖維布安裝規范流程:
1.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
在進行碳纖維布施工前,必須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,并確定好施工的時間、地點和施工隊伍。同時,需要對施工場地進行檢查,確保場地平整、無雜物和障礙物,并清理好施工現場周圍的垃圾和雜物,以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。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,必須穿戴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,包括安全帽、帶有防護鏡的護目鏡、防護手套、防護鞋等,以保護自己的安全。
2. 基材表面處理
在使用碳纖維布之前,需要將基材表面打磨、清潔,以確保基材表面平整、干燥、無灰塵、油污等物質。這是保證碳纖維布與基材粘結牢固的前提。
3. 底膠涂布
底膠的作用是加強混凝土與纖維布或修補膠之間的粘結性,底膠能夠浸入混凝土,增加混凝土的表面強度。施工環境溫度應不低于5℃,濕度應不高于85%,混凝土表面含水量應在10%以下的干燥狀況。一次配膠量不宜過多,一般情況配制好后在45-60min內用完;膠的攪拌時間不宜過長,以3min為宜。涂膠采用滾輪毛刷均勻涂敷,涂敷量由底膠的品種和混凝土表面狀況而定,底膠的濃度較低,一般用量標準為0.25一0.3kg/m2;底膠應涂敷1-2道,如混凝土碳化嚴重,浸透量大時,需增加涂敷次數。
4. 修補膠修補混凝土
保證施工面平整,對混凝土面凹凸、孔洞及高差修整。底膠指干后立即修補,如時隔10日以上,使用修補膠前須用砂紙打磨做表面處理;如遇蜂窩麻面,在混凝土表面應全面涂敷修補膠。
5. 浸漬膠涂底
必須使浸漬膠充分浸透,采用專用滾輪單向滾壓纖維布,起拱部位和角落部分容易產生空氣滯留,使用專用帶齒除泡滾筒除去滯留空氣。固化時間,每次膠的混合量應以在施工時間內要涂布面積計算,攪拌必須充分,應特別注意混合容器的底角部分難攪拌處。涂敷應均勻,涂敷膠量以浸透纖維布為標準,膠不宜多,多余膠用專用設備擠壓出來,涂敷量視混凝土表面狀況和纖維布規格不同而不同,一般一層用量為0.5-0.7kg/rm2。
6. 粘貼纖維布
施工注意事項:必須確定受力方向,纖維粘貼方向與受力方向一致,不能弄錯;纖維布一定要鋪設平整,不能褶皺,不能彎曲;浸漬膠必須用專用滾壓輪滾壓浸透,并排除氣泡。裁剪尺寸須包含縱橫向重疊部分,剪裁下的碳纖維不能折疊,粘貼前必須卷滾在半徑R≥80mm的圓滾上,免折損;裁剪好的纖維布,若當天用不完,應放置在無塵、干燥、無日光直射處密封保管。纖維布必須沿定位線粘貼,多層粘貼應逐層進行,必須待第一層固化后再粘第二層,不得一次粘貼多層纖維布;在一處粘貼多塊纖維布,應先粘中心的一塊,然后向兩邊擴展;碳纖維布在外凸角粘貼時,不要讓纖維布受折損傷;在內凹角粘貼時,采用半徑相同的橡皮滾輪,擠壓凹角,以免扯離力使凹角處纖維址起;滾壓時沿受力方向滾壓不要往返用力。
7. 養護
纖維布粘上后,用塑料布覆蓋24h以上進行養護。平均溫度10℃以下,初期固化時間約2d;平均溫度10~20℃,初期固化時間約1-2d;平均溫度在20℃以上時,初期固化時間約1d。
8. 表面涂飾
目的:避免樹脂膠白化現象。表面浸漬膠受紫外線、臭氧影響會產生老化和白化。有耐火要求時,需用石棉灰漿或水泥砂漿抹面(可在浸漬膠固化前,在纖維布表面粘豆砂石子糙化)。需要緩沖車輛等沖撞碳纖維表面時,可設置砂漿防護層或掛網澆筑一層高強混凝土處理,使防護層和纖維布得到充分的附著強度。如有彩色美化裝飾要求時,可用彩色膠或彩色涂料。
9. 質量檢查和驗收
施工開始前,應確認碳纖維片材和膠粘劑、底層樹脂、找平材料的產品合格證、質量檢驗報告,各項性能應滿足驗收規范要求。材料性能抽樣檢驗。膠粘劑:當工程的膠粘劑用量在1t以下時,應作一組試樣進行正拉粘結強度檢驗;用量在1t以上時,應每噸(不足1t,按1t計)增加1組試驗;每組試樣數量應不少于5個。粘結質量不符合要求需割除修補時,應沿空鼓最邊沿將空鼓部分的碳纖維割除,以每邊向外緣擴展100mm大小之同樣碳纖維材料,用同樣粘劑,補貼在原處,其施工步驟及做法應按要求進行。正拉粘結強度達不到要求時,應將抽樣檢驗所代表的部位的碳纖維復合材,全部剝去重做。
以上就是碳纖維布安裝的規范流程,希望對您有所幫助。
碳纖維布施工安全措施
碳纖維布施工常見問題解決
碳纖維布加固效果檢測方法
碳纖維布與其他加固材料比較





發表評論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